载人航天

1992年9月21日提出载人航天三步走,代号“921工程”:

  • 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 - 目标是突破和掌握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
    • 神舟一号 ~ 四号,无人验证阶段,为载人航天奠定基础
    • 神舟五号,2003年,杨利伟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标志着第一步任务的完成。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 - 目标是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 神舟六号,首次成功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 神一到神四、神八是0人,神五是1个人,神六和神十一是2个人,其余的都是3个人
    • 神舟七号,我国第一次太空漫步,即翟志刚出舱行走
    •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满足航天员短期驻留
    • 神舟八号,实现无人对接,首次交会对接出于安全考虑没有载人
    • 神舟九号,实现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我国第一位女宇航员是刘洋
    • 神舟十号,九号对接完成了,后面就要对天宫一号物尽其用,所以十号王亚平实现我国首次太空授课,通过天链中继卫星实现不中断的信号传输
    • 天宫二号,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满足航天员的中期驻留
    • 神舟十一号,太空驻留33天,为长期驻留空间站奠定坚实基础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完成和天宫二号的对接和推进剂补加实验
  • 第三步:建造和运营大型空间站 - 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长期有人驻留的空间站,并支持大规模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 关键技术验证
      • 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为空间站送去了大量物资
      • 神舟十二号,太空驻留3个月,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天舟三号
      • 神舟十三号,在太空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
    • 在轨建造
      • 天舟四号
      • 神州十四号,见证了中国空间站 “T” 字基本构型的完成
      • 问天,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 梦天,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 天舟五号
      • 神州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乘组进行了在轨轮换,实现了中国空间站首次两个乘组 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 应用与发展
      • 天舟六号,
      • 神州十六号,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首次迎来了非专业航天员(载荷专家)进入太空
      • 神州十七号,继续进行空间科学研究
      • 天舟七号,
      • 神州十八号,继续进行空间科学研究
      • 神州十九号,继续进行空间科学研究

神舟系列,主要是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都是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天舟系列,主要是货运飞船,主要用于货物补给
空间站的名称为天宫,核心舱命名为天和,实验舱I被命名为问天,实验舱II被命名为梦天

  • 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I、实验舱II)都是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这些空间站的部分较重,海南靠近赤道可以依靠地球自转升空),运载火箭都是长征五号 B,简称 为“胖五”

人造卫星

  • 东方红一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发射,4月24日为我国的“中国航天日”
  • 系列
    • 北斗:导航卫星
    • 风云:气象卫星
    • 实践:用于科学试验,如实践十三号
    • 遥感: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农作物估产
    • 资源:资源管理和规划,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
    • 天链:载人航天中继卫星
    • 鹊桥:探月中继卫星
  • 其他 (比较有名的单颗卫星)
    • 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 墨子号: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 慧眼号:观测宇宙空间中的 X 射线
    • 羲和号: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 句芒号: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探测器

  • 探月工程
    • 嫦娥一号:首次绕月探测
    • 嫦娥二号:绕月探测
    • 嫦娥三号:第三个实现软着陆月球的国家,玉兔号月球车
    • 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 嫦娥五号: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属于“绕落回”的最后一步
    • 嫦娥六号: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
  • 火星探测
    • 天问一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
      • 火星是有大气层的,月亮没有大气层,所以火星的昼夜温差没有月亮大

航空器

  • 战斗机
    • 歼15:舰载机
    • 歼16:多用途战机
    • 歼20:隐身战机
  • 直升机
    • 武直-10:首款专业武装直升机
    • 武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
  • 大飞机
    • 运-20:大型运输机
    • C919:190座大型客机
    • AG600:水陆两栖飞机
  • 无人机
    • 翼龙
    • 彩虹

航母

  • 辽宁舰
    • 常规动力
    • 滑跃起飞
  • 山东舰
    • 常规动力
    • 滑跃起飞
  • 福建舰
    • 常规动力
    • 电磁弹射起飞

两级考察队

  • 北极地区:黄河站、中冰北极科考站 (黄中)
  • 南极地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 (城中昆泰)

潜水器

  • 潜水器
    • 载人潜水器
      • 蛟龙号: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最深7062米
      • 深海勇士号: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关键部件大部分实现国产化,最深4500米
      • 奋斗者号:世界最大、载人最多(3 人)的载人潜水器。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最深10909米,刷新了我国载人深潜纪录,但是没有破世界记录,世界纪录为最深10916米
    • 无人缆控潜水器:海龙系列
    • 无人无缆自主潜水器:潜龙系列
    • 作业型全海深潜水器:海斗一号,中国首台作业型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最深10907米
  • 海洋钻探
    • 海牛 Ⅱ 号:中国首台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它能在深海环境下获取高保真的岩芯样本
    • “梦想” 号大洋钻探船:拥有11000米的钻探能力
  • 海基一号: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是一个海上平台
  • 深海一号:
    • 既是中国首艘载人潜水器的支持母船
    • 也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 10 万吨级深海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科技

  • 数学
    • 欧几里得(古希腊):经典几何《几何原本》
    • 毕达哥拉斯:勾股定理
    • 牛顿、莱布尼茨:微积分
  • 化学
    • 波义尔:确立化学为科学
    •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 拉瓦锡:氧化学说
    • 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
  • 物理
    •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和浮力定理、圆周率
    • 牛顿:万有引力
    • 麦克斯韦、赫兹:电磁波
    • 伦琴、居里夫人:放射性
    • 道尔顿、卢瑟福、玻尔、海森堡:原子核结构
    • 普朗克、费曼、海森堡、薛定谔、爱因斯坦、德布 罗意:量子力学
  • 生物
    •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 孟德尔:遗传学
    • 沃森、克里克:DNA 双螺旋结构

卢瑟福 - 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发现了质子
安德森 - 发现了正电子
阿伏伽德罗 - 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查德威克 - 证明了中子的存在
爱因斯坦 - 1905年提出的相对论 1917年提出的激光
费曼 - 没有人真正了解量子力学
麦克斯韦 - 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卢瑟福 - 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
牛顿 - 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
哥白尼 - 最后,我们仍应把太阳置于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 - 他失明了,因为自然界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他没有看见过的
开普勒 - 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
达尔文 - 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儿,虽然并不完全
开尔文 - 热力学之父
法拉第 - 电学之父


古代 欧几里得(古希腊):著有经典几何《几何原本》。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发现勾股定理。 阿基米德(古希腊):提出杠杆原理和浮力定理,计算圆周率。 近代 哥白尼(波兰):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置于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意大利):被誉为 “近代科学之父”,有诸多科学贡献。 开普勒(德国):发现行星运动定律。 波义尔(英国):确立化学为科学。 牛顿(英国):发现万有引力,与莱布尼茨共同创立微积分。 拉瓦锡(法国):提出氧化学说。 道尔顿(英国):提出原子论,对化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阿伏伽德罗(意大利):提出分子学说。 法拉第(英国):被称为 “电学之父”,在电磁学领域有重要贡献。 麦克斯韦(英国):建立经典电磁理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达尔文(英国):提出生物进化论。 孟德尔(奥地利):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 开尔文(英国):被称为 “热力学之父”,在热力学领域有突出成就。 现代 伦琴(德国):发现 X 射线,即放射性。 居里夫人(法国):研究放射性,发现镭元素等。 卢瑟福(英国):“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发现质子,对原子核结构有深入研究。 爱因斯坦(德国 / 美国):1905 年提出相对论,1917 年提出激光理论。 玻尔(丹麦):提出玻尔模型,对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有重要贡献。 普朗克(德国):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开启量子力学大门。 查德威克(英国):证明中子的存在。 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 海森堡(德国):在量子力学领域有重要贡献,提出不确定性原理等。 薛定谔(奥地利):建立薛定谔方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布罗意(法国):提出物质波理论。 费曼(美国):在量子力学等领域有重要贡献,提出费曼图等。 沃森(美国)、克里克(英国):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