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货币
货币
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商品
要满足两个条件:用于交换和劳动产品
纸币
只是一种特殊的货币符号,本身并不是货币
货币的发展历程
:夏商贝壳 -> 秦半两 (秦) -> 五铢钱 (汉武帝) -> 开元通宝 (李渊) -> 交子 (北宋) -> 白银 (明清)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甲流是只猪
- 价值尺度:标价
- 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支付手段:钱货分离,提前支付或者延后支付
-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之后加以贮藏。黄金、白银、金条才是贮藏手段,纸币不作为贮藏手段
- 世界货币:进行国际结算,美元、日元、英镑、欧元、人民币
汇率
汇率标价法
- 直接标价法:外国货币为标准:1 美元 = 7 元
- 间接标价法:本国货币为标准:1 元 = 0.14美元
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贬值
人民币汇率下降,即人民币贬值,对应的外币就是升值
1美元 = 7元
1美元 = 10元
相当于原来7元可以购买1美元的商品,现在10元才能购买1美元的商品,多花了3元,所以人民币贬值了
人民币贬值后,钱不值钱了,不利于进口,购买同等价值的商品要花的更多,但利于出口,人民币贬值,同样外币可以购买更多人民币商品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过多
表现为: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的原因:
- 货币数量论:发行的货币多了
- 需求拉动论:社会总需求 > 社会总供给
- 成本推动论:供给成本增加,价格上涨
宏观调控
调节经济用“两只手”
- “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的调节作用。 (亚当斯密)
- “看得见的手”是指国家的宏观调控。 (凯恩斯)
宏观调控的原因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
- 公共产品 (搭便车)
- 垄断
- 外部性:就是对别人有影响
- 正外部性,给别人带来了益处
- 负外部性,使别人利益受损了
- 非对称信息:买卖双方的信息不一致,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逆向选择”发生
宏观调控的手段
- 经济手段,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手段
-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和财政支出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来影响经济
- 计划手段,十四五规划
- 行政手段,依靠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性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手段来调节经济,如限购
- 法律手段,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如《反垄断法》
财政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
基本手段:
- 税收:政府收钱 (政府收入,市场钱会变少)
- 国家预算:指国家未来的财政支出计划 (政府支出,市场钱会变多)
- 政府购买:指政府以消费者的身份到市场中买东西 (政府支出,市场钱会变多)
- 政府转移性支付:指政府无偿的福利性支出如低保 (政府支出,市场钱会变多)
- 国债:默认建设性国债
- 建设性国债,即政府发国债,老百姓花钱买国债,把钱给了政府,政府把钱拿去搞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支出,市场钱会变多)
- 减少货币流通的国债, (政府收入,市场钱会变少)
货币政策:制定主体是央行 (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基本手段:
- 货币发行量 (供应量)
-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债券/有价证券(包括股票、期货、国债等) (供应量,卖出债券,民众购买,市场上钱就会变少了)
-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商业银行把多少比例的钱放在央行 (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高,钱就会进入央行,市场的钱就少了)
-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供应量,再贴现率高,钱就会进入央行,市场的钱就少了)
- 对政府的贷款 (信贷量,减少对政府的贷款,流向市场的钱就会减少)
- 调整利率:存款利率和信贷利率 (信贷量,贷款利率高,流向市场的钱就会减少)
常见经济名词
需求法则、供给法则、替代品、互补品、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市场类型、外部效应、GDP、GNP、CPI、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蝴蝶效应、鳄鱼法则、鲶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门槛效应、马太效应、鸟笼逻辑、晕轮效应、首因效应、习得性无助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 需求法则:市场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市场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多
- 供给法则:市场价格越高,供给数量越多;市场价格越低,供给数量越少
- 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
- 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 需求价格弹性: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幅度
- 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
- 富有弹性:奢侈品
- 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变动幅度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 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幅度大:奢侈品
- 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幅度小:生活必需品
- 收入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劣质品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收益却减少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 机会成本: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要有对比),干甲事收益1000,干乙事收益500,选择做甲,那么机会成功就是500。
- 沉没成本: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吃火锅付了300,吃了两口不好吃走了,沉沉没成本就是300,覆水难收
- 市场类型
- 完全竞争:农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是同质的
- 垄断竞争:轻工业,洗发水、衣服
- 寡头垄断:较少的生产者把控市场,重工业,石油(中石油、中石化)、通信(联通、移动、电信)
- 完全垄断:公用事业,自来水、铁路,一山不容二虎
- 外部效应:自己做事对他人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
- 正外部性
- 负外部性
-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 地域概念,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中国境内的都算
- 关注生产的最终产品,中间环节产品不算
- 不算入GDP的:
- 自给自足的商品不计入
- 家务劳动不计入
- 二手商品不计入
- 国民生产总值(GNP):
- 国籍概念,是中国国籍的都算,在外国也算
-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 CPI的增幅大于3%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的增幅大于5%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 基尼系数:贫富差距
- 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 黑天鹅事件:难以预测,负面反应大的
- 灰犀牛事件:习以为常,没有重视的潜在危机
- 修昔底德陷阱: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
- 塔西佗陷阱: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
-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经济将会停滞不前
- 蝴蝶效应:连锁反应
- 鳄鱼法则:及时止损,不能过于贪婪
- 鲶鱼效应:竞争意识
- 羊群效应:盲目跟风
- 刺猬法则:合适距离
- 手表定律:遵循一个上级的原则
- 破窗理论:小的混乱和失序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混乱和犯罪
- 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 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两极分化
- 鸟笼逻辑:惯性思维
-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爱屋及乌
-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 习得性无助效应:重复性的失败后的躺平
- 罗森塔尔效应: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 三次分配
-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工资
- 再分配,注重公平,税收、社保、转移性支付
- 三次分配,社会责任,慈善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