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

脏象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

  • 心:
    • 泵血功能。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回流至右心房,短暂停留后进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其泵入肺部。在肺部,血液完成气体交换,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变为富氧的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左心室强力收缩,把血液泵入主动脉,输送至全身,供组织细胞利用,之后血液变成静脉血回流至右心房,开启新循环。心室肌肉收缩时形成高压(收缩压),舒张时形成低压(舒张压)
    • 代谢功能
      • 糖代谢,低血糖
      • 脂肪代谢,脂肪肝
      • 蛋白质代谢,凝血功能异常
    • 解毒功能。将有害物质(酒精、药物、毒素等)转化成毒性较低或易于排出体外的物质
    • 分泌胆汁功能。胆汁能够帮助促进消化,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储藏胆汁的是胆
    • 免疫功能。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清除病原体和衰老血细胞
    • 造血功能(特殊情况)。胚胎发育时期,具有造血功能。出生后正常是不具造血功能的,但是严重造血障碍或大量失血时,脾脏可以恢复部分造血功能,以维持身体血细胞数量。
    • 气体交换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排泄功能。排出代谢废物、多余水分和电解质
    • 调节功能。调节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肠胃胆三胱

  •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 大肠: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和排出粪便
  • 胃:存储和初步消化食物
  • 胆:存储和浓缩胆汁
  • 膀胱:存储和排出尿液
  • 三焦:在现代医学中没有完全对应的器官概念,大致可以认为是人体体腔(胸腔、腹腔、盆腔)内的一些通道系统,负责水代谢和物质运输

药性理论

四气:指药物寒、凉、热、温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酸、甘、苦、咸。

药物的来源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 植物药:
    • 带 根、茎、叶、花、草、皮、仁、子 等字眼的药。
    • 特殊:
      • 穿山龙
      • 淫羊藿
      • 牛膝
      • 狗脊
  • 动物药:
    • 带有动物字眼的药。
    • 特殊:
      • 五灵脂 (五灵鼠的粪便)
      • 夜明砂 (蝙蝠的粪便)
      • 地龙 (蚯蚓晒干)
  • 矿物药:
    • 带砂 (朱砂)、石 (磁石)、硝 (火硝、芒硝)、矾 (白矾、黑矾)等字眼的药。
    • 特殊:
      • 龙骨、龙齿。恐龙、猛犸象在远古时期是体型非常巨大的动物,但早已经灭绝,他们的骨头和牙齿经过数百年形成了化石。被称之为龙骨、龙齿

针灸疗法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两种治疗方法的合称。
2010 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史

名医

  • 扁鹊:战国,四诊法:望闻问切,脉学之宗
  • 费长房:东汉,悬壶
  • 华佗:东汉,麻沸散,五禽戏,外科圣手,青囊华佗担心自己的医术失传,就把《青囊》一书,让狱卒送了出去,但是狱卒胆小,烧了这本书,从此《青囊》失传
  • 张仲景:东汉,医圣,《伤寒杂病论》,坐堂张仲景当时是长沙太守,休息的时候高坐公堂之上,打开衙门的大门,给老百姓免费看病
  • 董奉:东汉,杏林,华佗、张仲景、董奉 被称为 建安三神医
  • 孙思邈:唐太宗,药王,《千金方》,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 李时珍:明嘉靖,《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

名著

中医四大经典:皇帝难神伤

  • 《黄帝内经》,战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岐黄
  • 《难经》,针灸学,问答式体裁
  • 《神农本草经》,本草学,现存最早药学专著,首创药性分类法
  • 《伤寒杂病论》,临床医学,张仲景,确立辩证论治原则,将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世界最早记载舌下给药;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

其他:脉急有千方 唐本集本草

  • 《脉经》,现存最早脉学专著(24 脉象)
  • 《肘后备急方》,葛洪,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 《千金方》,孙思邈,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 《唐本草》,苏敬,世界第一部官修药典
  • 《洗冤集录》,宋慈,世界最早法医著作
  • 《本草纲目》,李时珍,东方医药巨典